News center
去年5月,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正式上线刷掌乘车服务。通过刷掌即可完成乘车支付。
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再到最新的刷掌识别,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在这些应用的背后,隐藏在最深处的核心硬件是传感器。在支付巨头的带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广泛普及的背后,也带动了一条条国产传感器赛道的崛起。
大兴机场线“刷掌支付”终端光学模组部分底层硬件研发和生产商,正是光鉴科技。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在过去6年时间中已经在技术、产品、市场几个方向发力,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打下的基础,由零至N,正在快速迈入下一阶段。
与此同时,伴随3D视觉行业的逐渐成熟,技术的普及和成本下探,也让更多企业挤入赛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光鉴科技开始试水出海业务,寻求更大市场,并加速商业化的进程。光鉴科技创始人朱力对融中透露,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已经实现盈利,“在2021年开始,光鉴科技每年都实现数倍的收入增长,预计今年仍然可以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鉴科技的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如今,三位清华学霸,接力行业崛起之风,在这条被誉为“人工智能的眼睛”的赛道上,越跑越快。
01
三位清华学霸
做出“人工智能的眼睛”
2015年,拿到博士学位的朱力选择加入一家硅谷企业,继续从事其研究的VCSEL和纳米光子学相关工作。很快他发现,中国市场上,3D视觉相关产业链仍然非常薄弱,整个赛道还处在刚刚出发的懵懂阶段。
彼时,双创之风正如火如荼地在国内市场上演,朱力也萌生出了想要自主研发纳米芯片和3D视觉技术的想法。
2018年,朱力拉来了自己两位清华同窗,决定回国,加入创业的大军中。“我和汪博是同一年级的同学,吕方璐比我们大一年级。后来,我们都去美国读博士,汪博在斯坦福,而我和吕方璐在伯克利并且在同一实验室,博士毕业后,我们三人都在硅谷工作过一段时间。2018年,我们都有了创业的想法,而且那是很好的融资窗口,于是大家就一起回国创办了光鉴科技。”
有着良好的技术背景,光鉴科技刚一出发,就受到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在整个项目还停留在想法之时,就吸引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光鉴科技的估值翻了近三倍。
虽然行业借助人工智能的崛起而快速发展起来,但当时,3D视觉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兴行业。“2016年左右,这个圈子里的人并不多,3D视觉主要聚焦在工业领域,服务于现代化的大型工厂、物流等场景。”朱力回忆,“随着人工智能和消费电子行业发展,3D视觉的应用领域被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在苹果的iPhoneX首次推出消费级3D结构光相机以后,3D视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在消费端。”
彼时,北京中关村的巨型广告牌上,挂满了有VR、AI字样的超级海报。越来越多的行业与场景出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促使3D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对3D感知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挤入这一市场,在推动了3D视觉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内卷和竞争。
通过几年磨炼,光鉴科技沉淀了技术和产品,并由零至一,开始迈入成熟期。
02
0-1-N
实现全球唯一屏下3D结构光技术
去年5月,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上线了由光鉴科技为微信支付提供硬件支持的刷掌乘车服务,让3D视觉产业再一次走到了舞台中心。
回溯过去几年光鉴科技的成长,朱力将自身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最开始的前两三年时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做技术研发上,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市场的先机。”
在这个阶段中,光鉴科技将前沿的纳米光子技术应用于3D视觉领域,围绕光学传感、智能感知、感知计算三大核心层面,开发出纳米光子芯片、结构光系统、ToF系统、偏振成像系统、3D图像处理算法、人机交互算法以及空间感知算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构建光鉴科技坚实的技术储备,也为之后的产品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实现了从0到1,也就是从团队组织建设和初步商业化。”
而如今,有了标杆产品的光鉴科技,已经进入到场景拓展的新阶段。目前,光鉴科技业务主要有智能终端、生物识别、机器人以及汽车四个方向,都已经有产品在不同程度地进入市场:
在生物识别方面,光鉴科技主要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其提供的刷掌识别采用掌纹和掌静脉双因子验证方式,利用多维成像技术可以捕捉到更全面的手掌信息,光鉴科技的技术能有效减少手掌特征差异带来的干扰,通过AI算法识别,能实现精确的用户身份与支付验证,拥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机器人方面,光鉴科技为不同类型机器人提供视觉传感功能。“我们的优势是Nebula产品可以实现导航避障一体化,使其总体成本会更低,集中度会更高。”基于sToF技术,光鉴科技的解决方案有更高的精度。朱力介绍,Nebula系列产品能够将机器人的导航与避障功能集中在一个传感器中,集成了结构光和ToF两大技术路线的优势,使得机器人在性能和成本上实现了双重突破。
在智能汽车的座舱场景方面,作为Tier 1供应商,光鉴科技的解决方案是基于视觉感知的人车交互模式。“举个例子,光鉴科技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用户与座舱功能模块的空间交互,比如通过手势去控制屏幕和车内各种各样的功能模块。再如,DMS和OMS功能可以通过对司机或者乘客的身高检测,实现座椅的自动调整,还能通过视觉分析检测遗留物品等问题。”
“在新的阶段中,我们实现了从1到n的过程,目前还在向n到10努力,也就是从小范围商业成功发展成稳定成熟的商业基本盘,这也是我们现阶段公司的核心目标。”
03
做视觉信息的链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