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2019/7/31
光鉴科技要做的是,深度结合纳米光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技术,突破3D感知硬件与算法的极限,从而实现光学硬件到3D算法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3D识别的“领域适应”挑战。
7月20日-7月28日,2019年国际纳米光电子研讨会(iNOW2019)
、中山大学-华为信息技术联系论坛相继在广州、松山湖、深圳等地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山大学主办,分别由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onnie Chang-Hasnain (常瑞华)教授、柏林工业大学Prof Dieter Bimberg教授、中山大学余思远教授、清华伯克利学院付红岩教授,担任会议共同主席。光鉴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力博士受邀参会,与行业学者、专家探讨当下3D光学成像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InternationalNano-Optoelectronics Workshop(简称 iNOW)是光电子器件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它云集了纳米光电子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学者,汇聚了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此次会议涉及纳米光子学、量子光学、微波光子学、非线性光学等国际热门研究方向,讨论半导体光电材料外延生长、新型光电材料及集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基础科学内容,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光通信、光传感、大功率器件等在各领域的应用。
期间,光鉴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力博士以“突破下一代3D摄像头技术”为主题、对3D技术的起源、发展趋势以及场景落地与行内专家进行了探讨交流,并对光鉴科技的技术壁垒及在智能终端、新零售、AloT、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的布局进行了分享。
朱力提到,3D成像技术是将深度信息加入到传统的2D图像中,实现了像素景深的叠加,这也让机器用最直观的方式读懂世界:包括能够更加准确识别和认知用户,甚至让机器识别用户的表情、情绪,也可以让机器做准确的定位。
2017年,在苹果的带动之下,商用3D摄像机被广泛应用于智能设备。在此之后的手势识别,乃至 AR\VR 融合,带来硬件+软件升级变化。同时,随着各类新应用的逐渐成熟和摄像头等硬件设备的价格下降,人脸解锁、智能摄像、刷脸支付、自动驾驶、体感交互等场景中,3D视觉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随后行业也开始进入加速趋势。特别是人脸识别、体感交互将成为3D视觉获得突破的关键应用。
朱力表示,纳米光子芯片(WFP)作为底层技术对于3D摄像头方案在波长尺度上设计光传播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当下市场上的3D摄像头主要是在传统摄像头基础上引入基于结构光(structure light)、光飞时间(ToF,time of flight)的3D感知技术。目前这两种主流3D感知技术均为主动感知,其核心在于控制主动光源投射来实现深度测量。因此,3D摄像头产业链与传统摄像头产业链相比主要新增加红外光源+光学组件+红外传感器等部分。
光鉴科技使用自主研发世界首款量产消费级WFP芯片(纳米光子芯片)实现对光的时域、相位和空间的调制,提升光学系统的设计维度,并以具有更低成本、更成熟的硬件结合机器视觉算法来搭建新的3D摄像头,实现可应用于包括3D结构光、ToF在内的3D视觉全领域。
深度结合纳米光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技术,突破3D感知硬件与算法的极限,赋能人工智能视觉接口。
当下3D视觉技术领域虽已开始实现部分场景应用的落地,但是该领域包含光学、硬件、算法、数据的软硬件一整体解决方案仍是缺位的。光鉴科技则基于3D硬件、三维重建、以及人人脸识别三方面共同发力,着重打造“3D硬件-3D数据-3D算法-3D应用”构成的闭环生态,解决国内3D视觉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朱力表示,光鉴科技的全栈式3D视觉解决方案,最上面一层是3D底层技术,往下依次是3D摄像头方案、传感等硬件设备制造,然后结合AI算法、产业算法以及嵌入式系统,从而实现光学硬件到3D算法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3D识别的“领域适应(Domain Adaptation)挑战”。
打破现有壁垒,光鉴科技着手于3D结构光方案、ToF方案、3D人脸识别、3D重建等技术应用,实现在智能终端、AloT、新零售、智慧城市的场景落地。未来,光鉴也将继续布局3D视觉在全球化的发展,通过学术研究、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技术落地等多方面的合作,让科技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