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光鉴科技CEO朱力:3D结构光落地更多场景 纳米光子芯片全面推动手机3D应用

2019/5/27

集微网消息,成立一年,三轮融资,估值翻十倍,高科技创业公司光鉴科技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奔跑在成长之路上。

 

一度以“自主研发的纳米光学芯片结合人工智能,提供全栈式3D视觉解决方案”,不仅让光鉴科技在创业圈名声鹊起,也让他们在今年将迎来技术落地和产品量产“见真章”的关键时点。

 

近日,光鉴科技CEO朱力在接受集微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光鉴科技的3D结构光模组已在主流旗舰智能手机上调试成功,并开始与一线手机厂商合作。与此同时,光鉴科技也在积极推动3D视觉技术向闸机、门禁、支付、智能门锁等更多非智能手机的行业领域拓展。

 

“技术落地和产品量产之年,也是考验工程管理能力和接受市场检验的关键之年。规模化的量产交付能力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将是光鉴科技短期面临的挑战,而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朱力告诉集微网记者。

 

聚焦3D视觉全栈式解决方案

 

2017年iPhone X的发布以及采用的Face ID引领了3D结构光技术风潮。

 

但苹果对于其“VCSEL+DOE”的3D结构光方案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专利保护,并垄断了其中的重要器件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全球绝大部分供应链产能,能够进行批量生产的公司屈指可数,无法满足安卓手机的规模量产要求,而且苹果的3D视觉模组成本高昂,只能用于高端旗舰机型,中低端机型难以承受。

 

正是看中这一痛点,曾担任苹果深度摄像头模组设计主管的朱力于去年4月回国,同几位创始人共同成立光鉴科技并担任CEO,致力于安卓智能手机上3D结构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这一领域,3D视觉模组拥有在iPhone之外的每年8000万台高端手机以及超过4亿台中端手机的市场潜能,每年市场金额可达70亿美元以上。

 

与iPhoneX采用“VCSEL+DOE”的3D结构光方案不同,光鉴科技采用边发光激光器(EEL)加上自行研制流片的纳米光芯片来实现3D结构光,这也是朱力等创始人在伯克利攻读博士期间另辟蹊径,提出了不同于Apple的全新3D结构光架构的科研成果,并申请了多项国内外专利。这一架构不仅规避了侵犯Apple知识产权的风险,而且摆脱了对VCSEL激光器产能的依赖。同时,也使得光鉴科技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可往海外市场销售,使其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光鉴科技采用的激光器成本只有VCSEL的几分之一,可以完全依赖国产元器件,EEL仅在中国就有5家以上公司能量产,而且光鉴科技的模组方案具有小尺寸、高效率、易量产等特点。这也让光鉴科技的3D结构光方案可以在更多价格敏感的应用场景中实现大规模的落地,提高用户体验。也正是因为核心器件可以国产,光鉴的方案在贸易冲突的背景下有着明确的供应链安全优势。

 

此外,光鉴科技也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模组+算法”软硬件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针对于客户不同的需求,光鉴可以提供3D摄像头硬件或者包括了3D硬件、深度算法和3D人脸算法在内的完整方案。这种一站式的3D视觉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客户在视觉端的完整需求,从而帮助客户专注于他们自己的产品和系统快速研发和迭代。

 

“光鉴科技是一家以自有知识产权,把机器学习算法和硬件深度结合,打造‘3D硬件-3D数据-3D算法-3D应用’构成的闭环生态,致力于提供一个完整3D视觉全栈式解决方案的公司。”朱力说。

 

2018年9月,光鉴科技发布了智能手机所需的3D结构光模组。该模组的厚度小于5mm,可以直接和手机集成,并已实现针对主流手机系统的接入调试,且方案价格可以实现Apple方案 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这给3D视觉技术在中低端手机实现应用带来了可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光鉴科技已与一线手机厂商开展了合作,后续有望达到百万出货量,下一步光鉴科技的目标是进入安卓旗舰机型,达到千万量级,在2020年迎来出货量爆发,达到亿部量级。

 

此外,朱力表示,只是因为结构光率先落地并有着普遍的行业需求,目前3D结构光是光鉴科技主推的技术,而3D视觉中另一项技术ToF也在时间表内,目前看ToF在安卓市场的应用比预期要快,光鉴科技的ToF方案已经实现了相较于现在业内同行的方案,在不改变基本架构和成本的基础上,几倍精度优化的提升,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向手机客户导入。

 

更多终端应用落地向多场景渗透

 

除智能手机之外,光鉴科技还正在与智能支付、智能安防、智能楼宇多个领域的客户接洽,将3D结构光技术向等更多领域和场景拓展,加速与行业应用的结合,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尽快落地。

 

在近日天津举行的2019世界智能大会上,光鉴科技便展示了多项搭载其3D结构光相机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的产品,包括高铁票证闸机、3D明星脸、人证核验系统、人脸通关闸机等系列产品及软硬件结合的3D解决方案。

 

今年3月1日,光鉴科技宣布和易程电子合作研发的3D人脸识别票证闸机完成调试,即将推向市场,这是基于3D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的闸机系统。

 

据朱力介绍,传统的高铁人脸识别票证闸机采用2D可见光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证比对的问题,但存在几个痛点:一是在人流密集情况下(如画面中有多张人脸)识别稳定性下降;二是人证合一的情况下无法识别照片或人脸(如冒用他人身份证以及照片);三是在逆光情况下,可见光识别表现不佳。而通过光鉴科技自主研发的3D结构光模组和3D人脸识别算法,可以更好适应逆光等环境,降低旅客配合要求,同时能够很好抵抗照片和视频的攻击,保证系统安全。

 

“从数据上看,闸机的2D人脸识别错误通过率是千分之一,改成3D识别后,可以把错误通过率优化到百万分之一。”朱力告诉集微网记者。

 

除高铁闸机领域之外,朱力表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也可以用于楼宇、酒店、网吧、政务大厅等需要人证比对的场景。光鉴科技可以提供包括3D摄像头、模组、视觉平台,3D人脸算法在内的一整套完整方案。

 

朱力表示,在3D结构光领域真正能够拿出一体化产品的企业很少,整个行业还处于早期状态,光鉴科技一方面通过将硬件和算法整合优化成全套方案,同时跟多个具有行业资源、理解行业规律的合作伙伴一起,尝试推动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落地。

 

在非智能手机领域,光鉴科技的思路是,先开拓必须用到3D视觉的场景,比如在智能门锁、支付类、门禁系统等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通过做好产品体验规模起量,提升用户的认知度,然后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

 

在朱力看来,通过3D视觉技术率先在手机客户中的导入以及量产的带动,向非手机领域拓展,而在非手机领域,光鉴科技会选择发展速度快,能够接触到更多客户群体的行业,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规模上量,同时保持研发和市场团队的扩建,在保证健康的资金周转循环之后,再向更广阔的新领域切换。

 

量产交付和用户体验是关键

 

成立一年的时间,光鉴科技已经组建了近70人的团队,其中超过80%为研发人员,来自软件、算法、电子、光学、机械、工艺等多个领域,并在上海、深圳、硅谷等地设有产品研发中心。

 

目前,光鉴科技相继获得包括天使,pre-A和A轮在内的融资。最新一轮的融资将用于研发、生产以及市场拓展。目前光鉴科技的高成长性受到资本市场的普遍看好。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一般的技术产品公司,大多数会在前期积累几年到一定规模再实现发展,光鉴科技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便已经实现了技术落地和产品量产,其技术创新能力广受认可。

 

朱力认为,光鉴科技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几点原因:一是创始人在学术方面的背景,掌握国内外的核心专利技术;二是国家有很好的创业环境,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资本市场对技术创业的看重,也提供了很多政策和资金予以扶持。三是国内产业链成熟度日益提高,由于光鉴科技的国产化期间使用率较高,可以足不出户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的进程。

 

但与此同时,朱力也表示短期内光鉴科技仍将面临挑战。

 

“随着产品规模量产,将会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挑战。从小批量到几十万上百万的订单,是否能够以同样高的标准交付出来,需要考验工程执行能力,为此我们招募了很多有丰富量产经验的人员。”曾在硅谷科技公司担任摄像头模组设计主管 ,负责设计的深度投射模组在智能终端上实现工业界首次量产的朱力深知量产交付的重要性。

 

此外,好的技术不一定意味着好的产品。最终用户买单的不是技术规格而是体验,如何更贴近用户、感受用户需求,转化成更好的产品,也是光鉴科技需要重视的环节。

 

因此,朱力表示,随着技术产品慢慢成熟之后,下一步光鉴科技需要引入更多市场方面的人才,一方面帮助产品团队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能够采用3D视觉技术领域非常广泛,需要找到这些能够将光鉴科技的技术产品和行业快速结合并落地的领域。